首页 >猕猴桃根饮料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猕猴桃根饮料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饮料工艺 时间:2023年3月28日 09:09

原料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无腐烂霉变的猕猴桃根,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再斩切成片,置于60℃烘箱中干燥,采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至30目左右。熬煮:在猕猴根粉末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浸泡30min,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煮3h用180目滤布过滤,取其汁液。

冷藏:将猴桃根汤剂置于-5~5℃冷库中,冷藏备用。

精滤:采用微孔薄膜过滤机对汤剂进行精滤。调配:按配比将蜂蜜、果葡糖浆加水溶解后送入配料罐,再泵入已溶解充分的复合稳定剂及其他铺料,最后加入汤剂,搅拌均匀。

胶磨、均质:先用胶体磨对料液进行微细化处理,再用均质机均质,控制均质压力20MPa左右。脱气、灭菌:控制真空脱气压力600mmHg脱气30min,泵入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灭菌,在110~115℃左右灭菌3~5s灌装封盖:将料液灌入瓶中,迅速封盖。灌装温度控制在75℃以上。

喷淋杀菌:将灌装好的瓶装饮料送入喷淋杀菌机中,杀菌温度85℃左右,杀菌25~30min.

冷却:喷淋冷水将成品温度降至40℃以下或接近室温。

汤剂熬煮过程中料水比与熬煮时间的确定实验汤剂熬煮过程中料水比与熬煮时间对汤剂品质的影响较为显著。加水量过大,导致熬煮时间过长,能源消耗增大;加水量过小,虽节省熬煮时间,但却易使猕猴桃根焦化,有效成分难以被充分没提出来。本实验筛选料水比为1:15、1:20.1:25,分别熬煮2h和3h以汤剂外观、风味等品质为评价指标,确定料水比与熬煮时间。

稳定剂的复配实验

为使成品获得最佳稳定效果,通过对常用单体食用胶进行分析,选用卡拉胶、黄原胶、CMC-a进行复配实验,确定不同稳剂复配的最佳比例,以确保产品在贮藏期内不出现分层、水析现象。本实验进行了卡拉胶+黄原胶、卡拉胶+CMCNa、黄原胶+CMC-Na的复配,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猕猴桃根汤剂、糖液中并调配出成品,再将成品置于42℃的烘箱中存放15d观察其稳定性。

主要原辅料配比实验

汤剂、复合稳定剂、蜂蜜、果葡糖浆的添加量是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日,因此以此四因素进行原辅料配比正交试验。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水平取值,然后设计正交试验,依据产品评分标准对实验结果评定出感官评分,以判断最优化的工艺组合条件。

试验方法

燕麦茶饮料加工工艺流程:燕麦米→炒制→浸提→过滤→装瓶→杀菌→冷却→成品.

燕麦茶饮料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

浸提比例的影响固定燕麦样品炒制温度为120 ℃、炒制时间为2min 的条件下炒制燕麦茶,改变浸提比例分别为1∶8、1∶10、1:12、1∶14、1∶16,测定燕麦茶茶汤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浸提比例的变化, 同时进行感官评价.

炒制温度的影响

    固定燕麦样品炒制时间为2min,浸提比例为1:12,在加样温度分别为120,150,180,210,240℃的条件下炒制燕麦茶,测定燕麦茶茶汤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炒制温度的变化,同时进行感官评价.

炒制时间的影响

    固定燕麦样品炒制温度为120℃,浸提比例为1:12,在炒制时I1分别为2,4,6,8, 10min的条件下炒制燕麦茶,测定燕麦茶茶汤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炒制时间的变化,同时进行感官评价.

浸提比例对燕麦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

燕麦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感官评分随浸提比例的变化浸提可以使炒制后的燕麦中的可溶性物质溶

于水中,在燕麦茶饮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就是可溶性固形物.随着浸提比例的增加,燕麦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 在测定燕麦茶饮料的过程中也发现,燕麦浸提比例较低时,燕麦茶饮料的颜色较深.在浸提比例为1:12 时,感官综合评分最高. 因此,将浸提比例确定为 1:12较合适.

 

炒制温度对燕麦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

燕麦茶饮料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感官评分随炒制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炒制温度的上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整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炒制温度不是越高越好.当炒制温度达240 ℃时,炒制出来的燕麦茶饮料有明显焦糊味,直接影响口感,这一点从感官评分也可以看出.随着炒制温度的上升,感官评分变化波动较

大.当炒制温度最高为 240℃ 时,感官评分急剧下降,炒制温度在 210 ℃ 时,感官评分最高. 因此,炒制最佳温度可选为210℃.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