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饮料配方研发未来饮用水的发展新方向

免费饮料配方研发未来饮用水的发展新方向

作者:饮料工艺 时间:2023年9月27日 10:04

从特性来看,当前水饮细分品类中,市场规模很大的依旧是刚需性的包装水,该品类主要特征是满足身体基本需求,以天然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主。同时,正是刚需性决定了产品生命周期。以满足身体基本需要的包装水,及带有部分刚需性质的功能型饮品(以咖啡、能量饮料、碳酸饮料及凉茶为主),需求相对稳定, 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也更容易孕育大单品,如红牛、农夫山泉及可口可乐。

据Euromonitor 数据显示,到2020年,包装水5年复合增速8.5%;能量饮料5年复合增速9.2%;咖啡达到10.8%。包装水的优势在巩固,能量饮料与咖啡则在全速追赶。

总体而言,刚需为王特征明显。从京东平台来看同样如此。根据京东大数据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包括矿泉水、饮用天然水、苏打水在内的包装水占据细分品类销量规模前三。在京东2021年上半年水 饮品关键词搜索量中,排名前三的关键词是矿泉水、饮料和农夫山泉,可见带有刚需属性的水饮产品呈现压倒性优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水饮行业销量“三巨头”,饮用天然水、矿泉水和苏打水的市场集中度也更高,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三品牌(CR3)总销量占比分别达到15%、 14%和12%,体现出强者恒强的趋势。

虽然包装水稳定增长,但满足刚需较少的口味型饮料产品(果汁、茶饮料、乳饮料等),则迎来变局。

其生命周期较短,2-3 年便走完生命周期。强如娃哈哈营养快线、康师傅冰红茶、可口可乐美汁源等产品,尽管全渠道仍维持一定零售体量,但也趋于下行或难以增长。

从价格来看,各细分品类继续分化。京东大数据显示,从平均订单成交额来看,2021年上半年,天然苏打水较贵,紧随其后的是气泡水和矿泉水,乳酸菌饮料和奶茶咖啡饮料价格较低。

由于主打微量元素、万年水龄、无添加等健康元素,天然苏打水的高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健康附加值。从涨幅而言,凉茶在今年上半年同比涨价幅度较高,达到15%,其次是矿泉水、碳酸饮料和苏打水。

不只是在预包装的食品饮料领域,连如今在国内新兴的现制茶饮也加入了减糖行列。如果你来到喜茶门店,会发现多了一个选择,不是新口味,而是一个“低卡甜菊糖”的选项——在口味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代替冰糖糖浆,减少90%的热量和含糖量。为此,你需要多花1块钱。

 

维他无糖茶图片

星巴克也有类似的举动。今年9月,星巴克开始在美国加州、密苏里州等地的600家门店内测试销售糖分平均减少25%的星冰乐,消费者可以买到含糖量从67克减少到49克的焦糖星冰乐(16盎司中杯),热量也从420卡降低至了370卡。

减糖,正在成为食品大公司新的“政治正确”。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也意识到不能再摄入那么多糖分前,这样的信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成为食品公司们不得不应对的局面。

可口可乐CEO James Quincey 强调称,“公司目前有200多项减糖方案,在英国,我们已经推出了减少30%糖分的雪碧和芬达。”

雀巢将在2000年以来削减产品34%糖分的基础上,再削减5%的含糖量。

达能和家乐氏与瑞士政府签署协议,承诺将在2018年年底之前,减少在瑞士售卖的酸奶和早餐谷物中的糖含量。这项协议意味着食品生产商和零售贸易代表已同意将酸奶中添加的糖再减少2.5%,并在明年年底将早餐谷物减糖5%。

在过去,食品公司用糖来制造“甜蜜陷阱”

看起来,食品饮料行业的大公司们的纷纷表态,似乎把多余的糖分视作危及自己亿万级消费市场的杀手。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工业化制造的食品饮料中加入大量的糖制造“甜蜜陷阱”的,正是这些大公司们。

 

甜甜圈图片

人类嗜甜出自天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食品工业研发的秘诀则是如何利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完成对感官的驾驭。

食品巨头甚至会使用脑部扫描来研究我们的神经功能对某些食品的反应。他们发现,人类大脑对糖的反应对可卡因的反应是一样的,而这个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食品配方上,还有营销策略。譬如联合利华在推广冰激凌产品时,就宣称吃冰激凌可以让自己感到幸福。

另外糖不仅仅能带来甜味,甚至还可以取代价格更高的食品成分,比如一般用于增加番茄酱体积和质感的西红柿。在金宝汤公司普利哥(Prego)品牌的意粉酱中,不管是奶酪类、浓厚类或者是清淡类,成分除了西红柿就是糖。在半杯普利哥传统意粉酱内,糖的分量就已经超过了2茶匙——也就是说,相当于3块奥利奥饼干的糖分在不知不觉中被吃进了肚子。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含糖食品和饮料的过度消费,已经把人们和肥胖流行病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还有龋齿、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在大公司还在无动于衷之时,不少医生、学者已经开始抗议。1975年,美国休斯敦一名叫做Ira Shannon的牙医,对年轻蛀牙患者人数飙升感到震惊。他在当地超市购买了不同品牌的麦片对其进行精确的含糖量测量,结果发现有11个品牌的含糖量超过了50%,一种名为Super Orange Crisps的麦片,含糖量是70.8%。

 

马卡龙图片

这成为了决定美国麦片制造商未来的关键时刻,公众开始意识到,他们在早餐里吃下的谷物麦片原来有一半都是糖。哈佛大学营养学教授Jean Mayer写了一篇倡议文章登上美国各地报纸的头条《到底是谷物还是糖?(Is it cereal or candy?)》。“我主张这些含糖量50%以上的麦片应在包装上标明自己是仿麦片或谷物甜点。而且它们应该放在糖果区销售,而不是谷物区。”文章中写道。

值得玩味的是,从1980年开始,美国的肥胖率开始飙升。而这一趋势几乎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同期出现,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墨西哥在内的113个国家的肥胖率在1980年代之后显著增长。

“肥宅快乐水”们不好卖了,但糖的替代者没那么好找

但在高歌猛进之后,“肥宅快乐水”们的好日子似乎也走到了尽头。美国饮料行业刊物《饮料文摘》(Beverage Digest)的报告显示,整个碳酸饮料市场下滑的情况出现在1998年。中国市场碳酸饮料的持续下滑始于2000年。自2005年起,美国碳酸饮料销量已经连续11年下跌。2015 年,全球的人均碳酸饮料消费量已下跌至30年来的低水平。

 

无糖可乐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碳酸饮料不好卖了,意味着消费者对待含糖食品饮料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大公司并不会坐以待毙。市场的冷遇让他们转变风向,开始研究如何尽量不减少口味诱惑力的情况下,减少糖的使用,以此来迎合哪些对配料表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百事可乐近期在中国官宣的一位新代言人,让不少粉丝感叹这是个“祖传代言”——继20年前王菲代言百事可乐之后,窦靖童也来了。不过产品发生了改变,王菲代言的是百事可乐的经典口味,而被一脸冷酷的窦靖童拿在手里的,是一罐黑色包装的百事无糖可乐。

 

百事无糖可乐图片

但是,为了更加强化产品的“无糖”概念,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还干脆给产品改了名字:2017年7月,可口可乐宣布在美国市场下架零度可乐,同时宣布了零糖可乐(Coke Zero Sugar)的诞生——配料并无太大的变化,但可口可乐认为新名字“Coke Zero Sugar”相较于“Coke Zero”更能让消费者对“无糖”这个概念有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