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梅复合饮料配方的澄清工艺研究

杨梅复合饮料配方的澄清工艺研究

作者:饮料工艺 时间:2023年4月24日 09:49

杨梅复合汁调配工艺流程杨梅汁、杨桃汁、苹果汁、库拉索芦荟汁→调配→糖酸调整→澄清→包装→高温短时杀菌(95℃,2 min)→冷却→成品。

(1)杨梅汁的制备。挑选鲜杨梅,摘除叶子、果梗,用流动清水清洗。沥干后榨汁,分离渣汁,将质量分数为0.025%的柠檬酸、0.020%的β-环状糊精和0.025%的NaCl添加到杨梅汁中进行护色,即制得杨梅汁。

(2)杨桃汁的制备图。挑选鲜杨桃,摘除果柄,用流动清水清洗,修边、去籽,切块,于沸水中热烫1min灭酶。沥干水分、榨汁、分离渣汁,即制得杨桃汁。

(3)苹果汁的制备。将新鲜苹果用清水洗净、沥干,去皮、切分去核后,将块状苹果置于沸水中热烫30s灭酶,沥干水分后置于质量分数为0.75%的NaCI和0.05%的VC配制而成的溶液中,浸泡20 min进行护色,沥干水分、榨汁、分离渣汁,即制得苹果汁。

(4)芦荟汁的制备(10。用清水清洗芦荟新鲜叶片,沥干水分后,去除芦荟叶上下表皮,得到芦荟叶肉,并于沸水中热烫1 min,迅速过冷水,脱除苦味。沥干、榨汁、分离渣汁,即制得芦荟汁。(5)杨梅复合汁的调配。通过对复合汁色泽、口感和香气的综合评价,确定最佳配比为9.5:5:6

:3.5(杨梅汁:杨桃汁:苹果汁:芦荟汁)。经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为6.5%,可滴定酸为0.488%(以柠檬酸计),即糖酸比为13.3:1。绝大部分复合果蔬汁成品可溶性固形物与酸的比例均控制在(13~15):1范围内[11-12,因此无需进一步的糖酸调配

杨梅复合汁澄清工艺研究

杨梅复合汁→低温沉淀(0~4℃静置24 h)→壳聚糖澄清→离心分离(4000r/min,10 min)→上清液(澄清汁)壳聚糖的配制3:准确称取1g壳聚糖添加到100 mL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中,在沸水浴中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1)最大透光率波长的确定。取10mL低温静置24h的复合汁上层液于试管中,并加人体积分数为1.5%的壳聚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试管置于45 ℃水浴锅中,静置30 min;取出后经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沉淀,取上清液于比色皿中,以去离子水为参照,用分光光度计分段测定不同波长下的透光率,直到透光率趋于稳定。

(2)壳聚糖添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取8支编号试管,分别加入10mL低温静置24h的复合汁上清液,再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0,0.1%,0.5%,

1.0%,1.5%,2.0%,2.5%,3.0%的壳聚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试管全部置于45℃水浴锅中,静置30 min;取出后经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沉淀,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中,于最大透光率波长处测定其透光率。

(3)作用温度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取7支编号试管,分别加入10mL低温静置24h的复合汁上层液和体积分数为1.5%的壳聚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分别将试管置于25,30,35,40,45,50,55 ℃水浴锅中,静置30min;取出后经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沉淀,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中,于最大透光率波长处测定其透光率。

(4)作用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取6支编号试管,分别加人10mL低温静置24h的复合汁上层液和体积分数为1.5%的壳聚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试管置于45 ℃水浴锅中,分别静置10,20,30,40,50,60 min;取出后经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沉淀,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中,于最大透光率波长处测定其透光率。

操作要点

(1)花生仁烘烤、去红衣:将烤箱加热至130~140℃,加入精选并称量好的干花生仁,在120℃保温20~30min后取出。以八成熟、红衣不焦黄、易搓下为佳,用去皮机去红衣。

(2)浸泡:采用pH 8.5的微碱性常温水浸泡烘烤后去皮的花生仁,浸泡时间控制在12~14h内,有利于浸泡及蛋白质的浸出。

(3)碎米、糙米预处理:将碎米、糙米去杂质后按5.5∶4.5的比例混合,在滚筒炒锅中进行焙炒,炒至大米散发出浓郁的烘焙香。注意控制滚筒的转速和焙炒时间。

(4)粉碎:焙炒后的碎米、糙米用粉碎机进行超微化处理,并过150目筛。

(5)米粉糊化:在60℃左右的软水中,边搅拌边加入米粉,至米粉完全溶解后,将水温升至90℃,在搅拌状态下保持10min。

(6)花生磨浆:将浸泡后的花生过胶体磨磨浆,磨浆后过120目筛。

(7)混合调配:将适量的奶粉、低聚果糖等分别用热水溶解(水温控制在50~80℃),复配稳定剂和白砂糖混匀后在60℃热水中溶解,将所有物料混合均匀,加水至配方所需量。

(8)均质:操作温度为65~70℃,采用一次均质,均质压力为30MPa。

(9)灭菌:杀菌温度121℃,时间15min。

 

最佳糊化温度的确定

分别称取30g米粉,加入300g 60℃的温水溶解后进行升温糊化,设置糊化温度分别为70、80和90℃。控制糊化时间均为17min。在糊化后72h对样品进行观察。糊化温度为70℃;糊化温度为80℃;糊化温度为90℃图1米粉糊化温度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温度为70℃时出现严重的絮状沉淀,温度为80℃状态良好无沉淀无絮状,温度为90℃时出现严重水析现象。因此选择80℃为米粉的糊化温度。

 

稳定增稠剂对花生米乳的作用效果

花生米乳饮料是以蛋白质、油脂、淀粉等组成的复杂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依据DLVO理论,具有悬浮胶体性质的乳状液处于双电层状态,范德华力和双电层斥力之和决定其稳定性。加入电解质会使分散层中的异电离子被压缩进入紧密层,从而改变双电层斥力。当双电层斥力大于范德华引力时,乳状液处于稳定状态;当前者小于后者时,颗粒将彼此接近发生凝聚,出现絮状物和沉淀,乳状液不稳定。花生米乳体系中,大部分胶粒都带负电,正离子对其有聚沉作用。因此增稠剂应选用负离子型稳定剂,促使体系更加稳定。为了使花生米乳饮料达到较好的稳定效果,我们选用卡拉胶、海藻酸钠、黄原胶、魔芋胶、CMC-Na和微晶纤维素等6种稳定剂,探讨其单独使用对体系稳定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各稳定增稠剂单独使用,根据添加量的不同,对体系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无法维持饮料长期稳定。其中黄原胶、CMC-Na和微晶纤维素对体系有比较明显的稳定作用。

 

结论